- · 《小学语文教学(园地)》刊[05/29]
- · 《小学语文教学(园地)》征[05/29]
- · 《小学语文教学(园地)》投[05/29]
- · 《小学语文教学(园地)》收[05/29]
- · 《小学语文教学(园地)》数[05/29]
- · 《小学语文教学(园地)》栏[05/29]
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期刊(小学语文教育核心期刊(4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下面是张爱玲《沉香屑 第一炉香》中的一段文字: 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溶化在白雾里,只看见绿玻璃窗里晃动着灯光,绿幽幽地,一方一方,像薄荷酒里
下面是张爱玲《沉香屑 第一炉香》中的一段文字:
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溶化在白雾里,只看见绿玻璃窗里晃动着灯光,绿幽幽地,一方一方,像薄荷酒里的冰块。渐渐地冰块也化了水——雾浓了,窗格子里的灯光也消失了作文课上,所有的老师都会告诉你这是比喻的修辞,这个比喻非常贴切非常好,但然后呢,没有然后了,因为你从来也没有练习过,你练习过之后也没有人告诉你,用的好还是不好。
而你些的句子一直是,XXX像XXX,甚至还要强调XXX太像XXX。
因此要想写好作文,最关键的是多练,并且多增加有效的练习。
语言大师们的学习方法所谓的有效练习,就是你每一次练习的过程中,都能够有人准确的告诉你,你的问题存在哪里,哪个地方有待改善,你哪个地方做的比较好。
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文学大师,都会告诉你你要多写、多改。
不过这种方法,并不太适合考场作文,因为在学校里面,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机会让老师面对面的给自己修改作文,更何况有些老师,也没有这个能力,能把学生的作文修改成满分作文。
除了借助老师的指导之外,有效的练习还可以通过自学的来完成。
文学大师,林语堂和美国的开国三杰之一的富兰克林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示范。
富兰克林是如何学习写作的呢?
富兰克林不仅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政治家,也是发明家,同时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家,他学习写作的过程,并没有一些大师的指导,而是反复研读和精准模仿。
(没错,避雷针就是他发明的)
他的做法和很多学生学习作文的方法非常相似,他也是先找了一本自己满意的杂志,把文章都读了一遍,然后找了其中的几篇文章进行仔细的推敲,但是大部分人读完文章之后,要么是把文章抄写一遍,或者是摘抄几个好词好句,就此结束了,但富兰克林并没有就就此止步。
他在分析这些文章之后,会把一些文章的观点和写作技巧,都摘录下来,然后按照文章的观点,自己把这篇文章完整的仿写一遍,在仿写完之后,和文章对照。
在对照的过程中,他会重点看自己的用词、文法和结构,与名家相比,有没有出入?如果有出入,就反复的读几遍,看是自己写的更恰当,更出彩,还是原来的更好,如果原来的更好,那就继续修改,直到自己满意为止。
文学大师林语堂在自己的文章中,也曾分享过自己学习英文写作的方法。
他的英语学习方法,和富兰克林有异曲同工之妙,她认为英语的学习,最重要的是要注重仿效与熟诵。
他在自己的文章《英语学习方法》中,写了这样一段话:
英语学习唯一的正途,不出仿效与熟诵,仿效即整句的仿效,在仿效之后必须回环练习,直到能够顺口而出而后已。翻译成大白话就是,如果你觉得别人写得好,觉得这篇文章不错,那你就先模仿,模仿的时候尽量,一整句话一整句的模仿,不要自作聪明的把它拆解成各种技巧,各种方法,在仿效之后,尽量能够熟练的诵读,直到自己能够脱口而出再停止。
而这些学习语言学习,写作的方法,其实就是当下非常流行的刻意练习。
语言大师给我们的启发。大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师,就是因为,他们有不同常人的思维,很多人在写作文的时候,写不好作文,就是因为太过于关注细枝末节,太过于关注技巧。
今天看到一个写作方法,就赶紧记到本子上,明天又听老师讲了一个新的写作技巧,又赶紧把它整理起来,在笔记本或者讲义上,列了20种拟定题目的技巧,30种文章的结构,但在考场上,要么是一种都想不起来,要么是用完之后,不仅不增色,反而显得有些画蛇添足。
所以要想真正的写好作文,唯一的捷径就是反复不断的练习,但注意不是重复练习,而是有效练习。
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:
第一步,找30~50篇你认为写的比较好的满分(高分)作文。
第二步,给作文按照不同的话题进行分类。
第三步,强力研读。
先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读,读完之后,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点、论据,结构语言,并把这些特点都列在一张纸上。每一篇文章读完之后,然后把同一个话题下不同的文章,放在一起进行比较,看有哪些共同特点,并同时做好记录。
第四步,模仿。如果你记忆力比较好,不妨把文章整篇整篇的背下来,背完之后,尝试把不同的文章进行拆解,然后组合。
比如,同样是竞争与合作话题相关的作文,你看一下这篇作文的题目,能否用到另外一篇作文中,这篇作文的开头能否把它改写成另外一篇作文的开头,这篇作文的论据能否把它改写之后作为另外一篇作文的论据。
文章来源:《小学语文教学(园地)》 网址: http://www.xxywjx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1083.html